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3 lines (46 loc) · 12.1 KB

InOurOwnImage.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3 lines (46 loc) · 12.1 KB

cover

作者: (英) 乔治·扎卡达基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从旧石器时代到人工智能的未来
原作名: In Our Own Image
译者: 陈朝
出版年: 2017-9-1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78269

豆瓣链接

第一章 现代心智的诞生

英国心理学家尼古拉斯·汉弗莱进一步细化了心理理论的演化根源。他认为,当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中,需要进入协作、竞争或者互利等多种关系时,有能力预测别人行为的人将最有可能留下更多后代。他用“社会智商”这个词来表达处理社会团结的心理能力。因此,对于能否“解读”别人的心理状态,存在一种选择压。

20世纪90年代末,一组英国科学家分离了参与说话和语言的重要基因,叫作“FOXP2”,也被认为是“语言基因”。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称这个发现是基因与语言关系的“现场目击”。这个基因在其他哺乳动物身上也存在,包括黑猩猩,但是看起来在20万年前的人类身上有过一次重大的变异,巧合的是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现代智人崛起的时间。FOXP2的发现给诺姆·乔姆斯基的理论提供了支持,支持了关于在基因和语言之间存在联系的理论。乔姆斯基观察到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了关于语言和语法结构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生物学决定的。根据他的语言理论,我们有着语言的“硬件”,史蒂芬·平克等很多神经语言学家也支持这个观点。

“现代心智的大爆炸”可能源自基因突变,人类获得并发展了通用语言,这种语言进而改变了意识。最后,靠着表达一切的语言,一小群早期人类发展起来,很快就适应了各种环境。动物和无生命物体的世界被纳入心智,人类变成了符号宇宙的造物主。

关于人工智能的有趣推论。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可能是通用语言早于通用智能,同时,通用语言也是通用智能诞生的先决条件。语言是现代心智诞生的起因。

第二个发现是,随着通用语言的演化,我们不可避免地成为二元论者:我们开始区分看待世界,将世界看作可见和不可见部分的结合,是通过感官感知到的世界和通过想象“看到”的世界的混合。这种二元论思维的直接后果是,我们感知到非生物物体获得了心智。

艺术不仅帮助我们的祖先表达了他们全新的、通用的、二元论的心智,艺术还提供了叙事式的表达,可以用来讲述故事、记录知识,用来表达宗教,以及在数千年后创造了科学。叙事是我们行为的核心,它编织了我们的信仰,引导了我们对自身的思考。

第二章 精灵树丛中的生活

人类学家提姆·英戈尔德写的:“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存在两个世界,人的(社会的)世界和东西的(自然的)世界。只有一个世界——整个环境,浸透了人的力量,包容了人类、其他动物、植物,及其赖以为生、行于其间的大地山河。”以如今的狩猎采集者推断我们4万年前的祖先,我们能猜测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岩洞壁画再现了环境与其中丰富的符号意义,在那里,社会与自然两个世界融为一体。森林、冻原、河流与群山以及神秘生灵都是相关的,人类概莫能外,也镶嵌在这千丝万缕的联系之中。动物活动是因为它们“想要”活动,雨滴坠落、雷声嘶吼是在说话。万物皆是活物,并且具有动机、思想和感受,有时温顺,有时则不然。看起来人类最初的状态,就是将功能、目的与标准混为一谈。这种状态是图腾思维的基础。

在狩猎时,拟人化的优势开始显现,不能说是惊人也算是显而易见了。现代人类想象动物具有思维,由此可以更好地预估动物的行为。猎人会提前赶到兽群觅食的地方,或者到它们可能去的方向上提前布局。人类现代的思维方式装备了心理理论,通过对动物进行拟人化收获了极大的好处。

讲故事的神经基础由著名的美国神经科学家迈克尔·加扎尼加发现。当时,他和同事正在研究一个裂脑病人,病人正被严重的癫痫折磨,唯一的手段就是手术切断胼胝体,大脑的这一部分连接着左右两个半球。这一手术的结果是病人不再发作癫痫,但是两个半脑的连接也没有了。他的右半脑(非语言的部分)无法和他的左半脑(负责语言)沟通。这就像是病人的颅腔内同居着两个大脑。

加扎尼加的实验通过只有右半脑视野可以看到的任务提示,让病人的右半脑处理任务,例如移动左手。然而,当问他的左半脑为什么要移动手臂时,左半脑就给了一个看似连贯的解释,当然,这种解释只是为了找话。左半脑会用貌似合理的理由填充病人记忆的空白,以便解释发生的事情。叙事的一致性一貌似合理的理由填充病人记忆的空白,以便解释发生的事情。叙事的一致性一定要保证:手臂移动了,因此一定有个理由。左半脑其实不知道右半脑接到了移动手臂的命令,但是它要给出一个原因,于是它捏造了一个故事。

大脑中负责讲述(虚构的、非虚构的)故事的部分可以看作阐释者。显然,阐释者位于左半球,大脑的语言区也在这边。它将我们的记忆组织成貌似合理的故事。

总结一下考古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的发现,现代人类如何变成了讲故事的人。我们的物种演化了数百万年后达到了一个突破点,在距今15万—10万年前,自然选择倾向于那些有了通用语言能力的变异。通用语言带来了心理理论,靠着它我们可以预测亲属的感情和思想。心理理论也投射到了生物和非生物身上,世界变得拟人化了。动物有了情感和思想,物体获得了灵魂。拟人化引发了图腾思维,这是一种对看不见的先祖之魂和死后生活的信仰,它播下了宗教的种子。于是,就有了两个世界和两层存在:感官体验到的自然世界,以及灵魂居住的想象世界。我们成了二元论者。

第三章 机器玩偶“土耳其人”

思考一下下面几句话:

心脏是一台机械泵。
原子是微型太阳系。
DNA是生命的图书馆,而基因就是其中的书籍。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美妙的。

这些句子都是隐喻。它们用近似的含义将两件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是史前时代拟人思维在语言上表现的遗存。

第六章 诸神归来

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欧洲学校中的主流思想是结构主义。这种思想宣称,理解人类文化的最好途径是通过语言的结构。基于新近出现的语言学的方法,结构主义者认为,我们感受和理解的世界并非“纯粹”(先不管纯粹是什么意思)形式上的真实,而只是语言学描述上的真实。我们通过语言编制叙事,创造了结构上的真实。

“赛博格”一词源自控制论组织(cybernetic organism),曼弗雷德·克莱尼斯和内森·克莱恩于1960年创造了这个术语,他们用这个词来讨论外层空间自我控制的人机系统。

如果我们要强调自我控制,那么考虑一下诺伯特·维纳这个“现代控制论之父”,他的控制论指出,植入物需要融入反馈循环。必须能接受外部刺激,能做出决策,能做出有影响的行动,外部刺激的变化必须能够反馈回系统,才能定义为赛博格。

控制论式提升的例子之一是精神增强类药物或曰聪明药,例如大学生熬夜学习时常使用的哌甲酯。最近,一大类可穿戴计算设备进入市场。耐克的运动手环(Fuel Band)帮助使用者检测和激发身体活动,以便能多做运动,身体更健康。2013年,谷歌推出了谷歌眼镜,让可穿戴设备不间断地连接互联网以提升人类的沟通能力。谷歌眼镜将如今与社交网络的共生提升到了新的层次,设备永远在线,戴上眼镜的他(她)成了环球通信网络中的一个信息节点。2002年,英国科学家凯文·渥维克有点吓人地预演了谷歌眼镜这样的植入物,把100个电极以手术植入了左臂的神经纤维。通过这些电极,他把自己的神经连上了互联网,以此控制了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机械手臂、一个音箱和一个放大器。与此同时,一场自称“量化自我”的全球运动正宣扬测量我们身体的一切数据,包括行为、身体表现等,然后利用这些数据作为自我提升的反馈信号。2014年,苹果公司推出了手表,将可穿戴设备演进到可支持量化的生活方式。

提升型控制论植入物基于技术,但是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隐喻。它是如今“将大脑(或者自我)看作计算机”这种叙事的一部分,这种叙事不断要求尽快直接接入数字世界。这种隐喻非常强烈,我们需要严肃对待。它给出了一个新的价值体系,影响了社会、政治,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未来和自我。

第八章 没有身体的心智

笛卡儿完全意识到了身心问题。他知道,他必须解释非物质的灵魂如何与物质的身体互动。于是他的解决方案是,首先,他假设身体是完全机械的,就像钟表。身体遵循自然的法则,比如引力等。它位于物质世界中,也由物质构成。然而,构成情绪、思想和感觉的实体并不遵从自然法则。相反,这些现象成。然而,构成情绪、思想和感觉的实体并不遵从自然法则。相反,这些现象属于灵魂,居于身体中特别的器官——松果体。这是一个微小的、坚果状的腺体,楔在两个大脑半球中间。

莱布尼茨提出了一种基本粒子的存在,这种粒子可以互相“觉察”。他称之为“单子”,并假设单子是构成宇宙的永恒和唯一的元素。单子是非物质的,也比原子更为基础。以柏拉图式的方式来看,单子是用纯粹的意识组成的理想形式。于是,身心问题就以单子沟通了物质与非物质世界得以解决。莱布尼茨认为,意识是宇宙中最基础的元素,是真实世界的基础。他的看法预言了后世思想,彭罗斯和哈梅罗夫的思想就非常接近他。这种思想常被称为“泛心论”(panpsychism),宣称灵魂或者心智是宇宙万物的根本属性,就编织在宇宙的纤维中。

第九章 抵抗运动

为了了解如何制造有智能的机器,我们必须接受以下4个经验主义的观点。第一,不存在灵魂或者任何神秘的无法实体化的存在。我们必须拒绝任何版本的二元论,因为二元论既不能解释任何事情,也不会带给我们任何结论。第二,只有物质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中,就是如此。第三,智能,从最简单的蠕虫,到小口呷着卡布奇诺的人类,其自我觉察或者意识,都是纯粹物质的、生物学的现象。第四,如果那个叫作“大脑”的物质实体可以有意识,那么用其他材料构成的物体理论上也是可以有意识的。

第十四章 从布莱切利园到谷歌园

物联网在后现代意义上重新发明了泛心论,泛心论认为一切东西都具有心智或者灵魂。柏拉图式思想中模式或者形式先于物质,在计算机科学中对应了软件与硬件相分离的范式,如今这种思想又要通过家居用品中植入的芯片入侵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在农场中被用来追踪水和肥料的水平;飘浮在空中可以测定污染;很快,可穿戴设备就可以追踪报告我们的生命体征。我们已经在和我们的计算机说话,问它们问题,让它们安排日程或者预订餐馆。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要和自己的家、汽车、家居说话了。